和创业者“以利相交”,投资往往会失败

和创业者“以利相交”,投资往往会失败

不少创业小伙伴跟我说,接受投哪儿的创业指导后拿到了机构投资人的钱,我替他们感到高兴,虽然我们没有合作,但是我们因此而成为了朋友,给我介绍身边创业项目就行。投哪儿孵化的项目团队中,还没有拿到钱的,我告诉他们,你们已经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了,只要坚持下去,早晚拿到钱。拿到钱的团队,我告诉他们,这些钱不是你们的,是要加倍奉还的,不要认为自己一下子变得很有钱了,就可以乱花,甚至装到自己的兜里去。

多数创业者很勤奋,智商都不低,为什么创业依然会失败。我总结原因两点:

一是思维模式的问题,不开放;

二是道德问题,不守正。第一条通过交谈就可以感受出来,第二条从他愿不愿意透明公司财务信息即可看出来。

我们扮演种子投资人的角色,包含两个方面:

一方面是创业者的导师,领路人,帮助他们指明方向,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创业;

另一方面是创业者的监护人,帮助他们公司从小开始规范,防止出现法律和道德风险。

对于机构投资人而言,我们是帮助他们探路的人,同时也是帮助他们投后做服务的人,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构的投资风险。

创业得有十年磨一剑的心理准备,任何一件美好的事物都需要长时间的耕耘,期望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平台出来,实现上市的梦想都是天方夜谭。三年的初创期,3-5年的成长期,再有2-3年的成熟期,才是创业公司成长的规律。越小的时候,越是要缩小想法,聚焦的做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。

创业者和机构投资人很难构建信任关系,那是因为创业者在见机构投资人的第一天就是冲着钱而来,看重机构投资人兜里的钱,等到钱到手后,自然关系会逐渐疏远,如果钱消耗殆尽了,关系也就终结了。而绝大多数投资人给创业者的也仅仅是钱而已,并不去体会创业者内心的痛苦,给到他们钱以外的帮助和支持。验证了一句话:以利相交,利尽则人散。

初创公司会遇到两个决定生死的问题,一是方向问题,二是资金问题。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,很多创业者看得到大方向和机会,却找不到精确的小方向和市场定位,所以会走很多的弯路。创业者不熟悉资本,资本一般看不上初创公司,创业者要想得到资本的支持,必须学习融资套路,顺应资本的逻辑。

我经常给创业者指路,帮助他们找方向,找切入点,设计商业模式,制定战略步骤,在这一点上,我是在客户的立场去分析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是迫切需要的。在融资的事情上,我会站在投资人的立场去做分析判断,这样的商业逻辑,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否足够打动到我,我会不会投资。如果我都没有说服自己,我是不会轻易介绍投资人给创业者的。

如果碰到一个创业者,我无法走进他的内心,不能敞开心扉聊天,就算能力再强的人,我都不愿意跟他合作,原因在于:第一,我无法看懂一个人,把钱交给这样的人,心里不踏实;第二,我无法帮助到这样的人,因为并不了解他的情况,他的需求,就算主动给到意见和建议,对方也未必会接受。

要想突破创业认知的局限,必须要有开放的思维和高度的求知欲望。那么,创业过程中的灵感到底从哪里来?我想到的是几种:

1.跟客户交谈,深刻洞察客户需求;

2.跟高阶思想的人(创业过来人/创业导师)一起交谈;

3.阅读,读一些经典的好书;

4.自己的深度思考。